戒色少点牢骚抱怨

妙无菩提
妙无菩提
作者
3177
文章
0
粉丝
戒色心得评论2阅读模式

“好难受,好难过,心好累,唉!”
经常和戒友们交流时,会收到很多唉声叹气,相对负能量的倾诉。
当然于我而言已经习惯了,你可能听过这样一样说法,氛围是会传染的,你长期在一个积极环境中,自己也会变得活跃;
而长期遭受消极的渲染,每天都能听到“我好难受”,自己也会觉得心累。
所以作为心理调节,本来我想把自己想象成黑洞一样,可以吸收和把所有负能量都化为乌有。
可后来又觉得不合适,于是又拿了太阳的燃烧规律做参考,通过裂变,把各种负能量撕碎重新燃烧成正能量,再来用好心态开导下戒友。
通过寻找对应的自然规律来解决烦恼,是我调节心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这个以前好像没提过,简单来说,是矛盾双方的转化问题。
例如我们知道,痛苦与幸福是矛盾的,但痛苦可以带来坚强,而坚强又会重塑幸福,这就是一种矛盾转换的作用。
焚烧牛粪尚可以取暖,那么你再跟我说“难受、难过”的时候,我就把这当成一种特殊燃料好了,每接触一点,就更能燃烧和激发起一点乐观心态,中和之后也就不心累了。
这算是一种自我治愈的方式吧,不知道其他人平时是怎么调节各种心理平衡的。
说点共性问题,普通人随着年龄增长,往往有两类心态转变的规律。
从出生到儿童时期,大部分人对环境都是一个从无知到感知的阶段。
而这期间无论物质上是否充足,你总能找到一种想要玩耍,无所忧虑的冲动。
但从懂事或成年以后,很多人心态上就开始分化了。
一类是逐渐变得乐观,一年比一年看得开;而另一类则是变得忧郁,觉得越活越累。
注意,这两类情况是不以外界物质条件为转移的,纯粹是个人心态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
例如,不在于你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可能有自己的烦恼,富人可能压力大、利欲心折磨自己很苦恼;
而穷人则可能野心小,但吃饭、住房让自己很闹心。但是,他们当中也都同样有对目前生活满意,感觉很幸福的人。
不过,如果反过来讲,可以说有第一类倾向的人在人群中是占了大多数的,也有更大的概率可能过得更好,变得幸运。
而第二类人,则有更大可能把自己折磨的痛苦不堪,一辈子怨天怨地。
对于第一类倾向的人,其实是代表了人们一种普遍“人往高处走”的学习本能。
简单来说,正常人是该倾向于让自己越活越幸福,起码心理上更舒服,而不是越来越难受,这是由人类能力中的“学习属性”决定的。
所以,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大部分人无论外在条件的好坏,但心态上对于“生命和得失”会越来越看得开。
比如像有句话说的,“凡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更加强大!”
而第二类,则是容易受某些人性压力限制,始终无法剥离的存在。
例如我们常说的色欲、贪欲,总是欲求不满,永无止境,那么在得不到,或是突然失去之后,就会变得愈加痛苦,无法割舍,甚至厌世自灭。
用个简单词讲,第一类人无论成就大小,已经参透了缘起缘灭的规律。而第二类人,也无论成就大小,始终摆脱不了对某方面的患得患失,或是贪欲。
那么,从心态上讲,第一类人就是越活越舒心,而后一类则是始终活的闹心,甚至钻牛角尖了。
外在所得与心态修行是共进的,但也是相互抛离的,我们戒色也是抛离消极本性,修习第一类心态。
你得到了一块金子,应该高兴这挺好;但你没得到金子,甚至失去了也不一定要发牢骚。
并且,一个失去了金子不抱怨的人,应该比一个悲伤不止的人,更快更可能有好兆头再得到下一块。
因为,抱怨没有用,不为过程发牢骚,只为问题找方法。 戒色网-https://www.jiesew.com/20671.html

重在发心 戒色心得

重在发心

南无月光如来 南无莲花尊丰如来 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南无如月光白色如来 南无威德庄严决定清净如来 南无不动如来 南无金刚坚强消伏坏散如来 希望大家好好读诵!明一居士与您共勉,愿您身心康泰,吉祥如意!...
纵欲十多年伤害大,改怎么恢复呢? 戒色心得

纵欲十多年伤害大,改怎么恢复呢?

戒色是一方面,恢复又是另外一方面,两手都要抓。 光戒是不行的,应该在恢复方面多下功夫,戒色是系统工程,恢复亦是系统工程。有这样三种戒友,一,懂戒色,不懂恢复;二,懂戒色,也懂恢复;三,不懂戒色,也不懂...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