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养五脏六腑

妙无菩提
妙无菩提
作者
3177
文章
0
粉丝
传统教育1 2阅读模式

在这个九千年当中,起伏不定,完全在人心,而人心又紧系着教育。如果人类重视教育,重视精神教育,人是有个物质身体,除了物质身体之外,他还有精神,必须这两种,物质与精神平均发展,人才会健康、才会正常、才有幸福。如果只偏重一方面,偏重精神没有物质,当然不可以;偏重物质没有精神,也不行。我们现前的社会就是偏重物质太多了,精神教育完全疏忽了,才造成今天世界的困境。世间有一等聪明人,提醒我们、教导我们要重视精神教育。现在苦头吃多了,慢慢的觉悟过来,知道伦理教育重要、道德教育重要、因果教育重要、圣贤教育重要。有这个警觉心好,如果我们真正能够落实精神教育,让精神教育跟物质教育同时并进,人类可以享到科学的成果,不至于过分的造作罪业,能顺其自然。

道德就是自然,自然叫道,随顺自然这叫德。中国古圣先贤教我们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不能不遵守,不能疏忽。疏忽,人决定造恶业,违背伦常就是罪孽,随顺伦常是德。伦常从哪来的?自然的,佛经说得清楚,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所以,佛教导我们求福、求慧、求长寿,我想全世界的人这三桩事情绝对没有人反对,大家都希望我有智慧、我有德能、我有寿命,寿命是属于德能,我有福报,都希望。能不能求得到?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要如理如法的求,那享真正的福报。这些福报全在自性里头,不要向外求,求自性里面决定可以得到,我们有健康的身体,幸福的生活。戒色网-https://www.jiesew.com/21007.html

老祖宗教给我们五常仁义礼智信,这是德,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仁者爱人,仁义礼智信,仁,仁要落实在哪里?落实在爱一切众生,《弟子规》上说的“凡是人,皆须爱”。仁,真正能爱人的人,他有这种爱心,肝脏好,仁爱养肝。义者循理,义是讲理,讲道理,不合道理的事情决定不做,不合道理的决定不要去想它。要遵循道理,也就是遵循道德,不道德的事情不去做,这样肺脏就好,这五脏里肺好。礼,礼是对人恭敬。恭敬从哪里来的?从谦虚来的,谦卑就会恭敬别人,傲慢绝对不会对人恭敬。所以礼,修谦,落实在谦敬,谦虚恭敬,心脏好,养心,谦敬养心。智慧,不迷惑,迷惑就没有智慧,肾脏好。最后一个信,信是信用,决定不欺骗别人,不自欺,不欺人,脾胃好。你看看,仁义礼智信养我们五脏六腑,善修五德身心健康,我们大家要共同勉励。

老祖宗告诉我们,佛法也不例外,佛法把这桩事情变成戒律,要求大家要认真的去学习。仁,不杀生;义,不偷盗;礼,不邪婬;智,不饮酒;信,不妄语,五戒。五戒是佛法的根本戒,你要学佛,从哪里学起?从五戒学起,五戒要落实。五戒跟中国古圣先贤讲的五常是一个意思,你看,世出世间法它相通。刀兵劫里头如何拥护众生?诸位想想,修五戒,行五常,慈悲到极处,弥勒菩萨,他就能真正拥护众生。弥勒菩萨教化就是一个爱心,真诚的爱心,真诚的爱心就是弥勒菩萨所表的。

秦东魁:弟子规第四讲 传统教育

秦东魁:弟子规第四讲

这一讲要讲“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受到损害,让父母忧虑。不能做出违背伦常的事情,以免伤害父母的面子。 说心里话,现在的人,经常会让父母很担心。这个“身有伤”不...
刘善人讲病:积德行善 传统教育

刘善人讲病:积德行善

有人讲:“我看别人净胡闹也没怎么着,我做的好事不少也没什么好报。谁管这么多!现在快活就好。”要是真这么想就错啦。圣人告诉我们:“作恶的没见恶,前世有余德,德尽了必见恶。”确实有不少的人,平时花天酒地,...
与百人发生关系:学习传统文化后那些人不见了 传统教育

与百人发生关系:学习传统文化后那些人不见了

听了好多的因果故事,今天我想讲一下自己的故事。 我是一个罪孽深重的人,七岁就无师自通学会了手婬,这个恶习一直持续到我35岁。 因为邪婬消耗福报太快太多,我学习成绩惨不忍睹,高中都没有考上,最后还是家里...
最损福报的几种行为千万不要去做 传统教育

最损福报的几种行为千万不要去做

1、杀生 杀生在一切行为中第一等折福份。买肉吃可以,但不可以买活物杀死做菜,活活煮死一命,削禄二十善。即使虫蚁也不能伤,教育子女小时候不玩杀虫蚁鸟雀,他的福份就不会折损,寿命就不会短缺。杀生的坏处是:...
    • 1047386614
      1047386614 2

      谢谢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