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后又遭猎捕,还要继续放生吗?

普渡众生
普渡众生
作者
2634
文章
1
粉丝
戒杀放生评论阅读模式

1.动物放生后又会被抓捕,还要继续放生吗?

邵慧圆居士对於放生一事,苦於没有万全之策,写信给印光大师说:人们常常担心,动物放生後又会被抓捕,就连佛弟子也多怀疑,曾有人问起此事。弟子说,仗佛慈力加被,放生的动物决不会再投罗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总觉得没能把道理讲透彻。戒色网-https://www.jiesew.com/31293.html

印光大师开示说:虽然说大鱼吃小鱼,确有其事;动物放生後又遭捕猎,这样的情况也不能完全避免。可要是说小鱼都被大鱼吃得一条不剩,绝没有这种道理;放生的动物又全都被抓回去,也没有这种事情,何必多虑!说小鱼被大鱼吃掉,就算放到长江,也难免不遭网捕,这种担心似乎有理,实际上是阻碍人行善,反助人杀业。他自己倒幸运地做了人,又不被杀,才敢说出这种无理的话,来炫耀自己的智慧,想以此说服放生的人。倘若他自己做鱼做猪,将被杀时,无论如何都不肯这样想。心里除了希望有人救自己的性命,再不会有别的想法。他难道会说,我担心自己将来还要被别的动物吃掉,被别的人抓去,宁愿现在就被杀掉,免得以後再遭殃?怎麽可以无关痛痒地说出这种阻碍人善念,启发人杀心的话?这种人来生,倘若不自食其果,只怕天地日月都要挪移换位了。

譬如救济难民,施舍他一件衣服一顿饭,也只能保他不至於马上就死,总不能说:这一点点反正也救不了一辈子,给他有什麽用,不如让他冻死饿死算了,免得日後继续挨饿受冻。又好比强盗抢劫,被抢的人总要反抗,难道会说:有本事抵抗一生,才算幸运;抵挡一时,有什麽用?索性让强盗抢光算了,省得以後再被别人抢。父母对子女,用心抚育,而慈母一旦去世,也不能再养育子女,她是不是也要说:既然我死後养不了孩子,乾脆现在就杀掉拉倒?君子修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难道一定要万无一失,才肯放生?如果这样,全世界的人永远都不能做戒杀放生的事了。说这种话的人,必将落得自己要死了没人救的下场,可悲可叹。

2、动物太多了,你放得完吗?

还有人说:动物太多了,你放得完吗?

印光大师答复:放生这件事,原本是为了使人受到感动,体会到放生的意义,心生恻隐,不忍心吃肉;只要不吃,抓捕者就没有市场了。水陆空一切生灵,都能在自己的天地上自由生活,这就是不放之普放。纵然不能人人做到,但哪怕只有一个人不忍心吃肉,这个人一生,就少杀许多生命,就有无量的生命幸免於难,何况还不止一个人。

人和动物虽然不同,佛性却本来不二。动物因为恶业,沦落得披毛带角,我们因善业幸得人身。倘若对动物不加怜恤,只顾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总有一天,人的福报享尽,动物的罪报受完,免不了从头偿还,反过来沦为他的盘中餐。刀兵大劫,都是宿世杀业所感。所以,提倡戒杀放生,不仅仅救了那些将要被杀的动物,也为现在未来一切同人,断了鳏寡孤独、贫穷患难的因;种下长寿无病、安乐团圆、夫妻偕老之缘,使人们生生世世,永不遭受骨肉分离之苦,常享福寿安乐。因此要随分随力放生,然而,注重戒杀吃素,才是究竟解决的办法。否则,所能放生的毕竟有限,所杀的仍是无穷。放生原本是为了戒杀,而戒杀必须从吃素做起。戒杀放生是避免天灾人祸,挽救世道的关键。

3.放生最大的收获

大师进一步提示:念佛人更要将自己与一切同伦,通通放生到莲池法海中,永离生死之苦,享真常妙乐,这才是放生最大的收获。

文:摘自《印光大师永怀录》。

放生的注意事项(浅析) 戒杀放生

放生的注意事项(浅析)

一、放生鱼类 1.放生鱼类的护理 各位大德发心购买鱼类众生放生时,一定要注适当的护理。鱼类如果在无水,或水量不够,或水中氧气不够时,经过一定的时间,本想放生的鱼有可能在放生之前就死掉了,我们不得不注意...
历代高僧大德说放生的百种福德 戒杀放生

历代高僧大德说放生的百种福德

蕅益大师 放生即是观音之大慈大悲,放生即普贤之大行大愿。 放生中之大放生—念佛。 放生诸功德—— 一、长寿。 二、慈悲心自然生起。 三、善神为友。 四、所有动物体认为亲而欢喜。 五、无量功德。 六、众...
放生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戒杀放生

放生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一.不得分别大小贵贱 一味追求放生之数量或大小,而对某些众生远离慈心。如见两盆鱼,心想若放这盆躯体小的众生,则价钱和数量要比放那盆躯体大的合算。或思维买一大堆田螺的钱,还不够买一只甲鱼的金额。因而弃大...
放生给生命自由 戒杀放生

放生给生命自由

上天有好生之德,唤醒着人们慈悲的良知。 很多人认为“放生”是佛教徒的事,只是买些市场待宰的小动物,放归自然,使之重获生命,虽然这是慈悲的善行,却不是“放生”全部内涵。 与人相处,别太计较与人的纷争,给...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