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能否成就的关键

回头是岸
回头是岸
管理员
2751
文章
0
粉丝
学佛修行21阅读模式

佛在《华严》,菩萨在《大论》里面,教导我们「信为道元功德母,能长一切诸善根」。这两句话,不但是对一个修学学佛的人,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有成就,是一个关键,是个枢纽;即使在世间法里面,古今中外无论哪一个行业,成功的人物也离不开这个原则,那就是坚定的信心。学业有没有成就,看学生对老师有没有信心。因为有信心,他才能接受教诲,没有信心他有疑虑,有疑惑、有顾虑,这信心破坏了,一切事都不能成就。

佛的开示我们要细心去思惟、去肯定;再细心观察古今中外,那些成功的人、失败的人,原因何在?成功的人,基本的条件信心坚定,决定没有怀疑;失败的人,信心动摇,很容易被其他的知见混淆,破坏信心、丧失信心,最后是一败涂地。所以佛把信心列在第一位。戒色网-https://www.jiesew.com/30080.html

学佛的人首先要相信自己,你看看信、愿、行里头第一个就要信自己,对自己有坚强的信心。不要讲学佛,世间人也是如此,世间人有信心非常坚强的人,什么境界都转不动他,他就能转境界,他在这个世间能够建大功、立大业,他什么都不畏惧,为什么?他信心坚强。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就,为什么?受环境左右。这个人给你说这个话,他又怀疑,又变主意了,那个人又给他说一句话,他主意又变了,这种人能成什么事?

能成就事业的人就是一个坚定的信心,不管人家怎么说,我决定不变更,我走我的路,这个路就被他走通了,他就成功了,世间法尚且如此,何况佛法?可见得三资粮里讲「信」,第一个讲「信自」,这个意义多深!第一个不是讲信他,讲信他就完了,那自己就没主宰。第一信自己,第二才信他,「他」是什么?他提出的东西我可以做参考,我还是以我为主,不能以他为主,他的意见只可以供给我参考,我可以取他的,也可以不采取他的,要以自己为主。

我们念佛往生净土也是以自己为主,你有自力,阿弥陀佛才帮得上忙,那是他力,自己没有坚定的信心,阿弥陀佛没有法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如果信他摆在第一,自信摆在第二,阿弥陀佛本事就大了,为什么?他可以个个把你们请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正因为是自信摆在第一,信他摆在第二,阿弥陀佛没有力量,无能为力,你必须要信得过你自己,他才能帮得上忙,要懂得这个道理,这就是佛法与宗教决定不相同。

佛经上说「信为道元功德母」,是大道的根源,功德之母。母是比喻能生的意思,也就是说信能生一切功德,你看这个字多重要。如果信愿不深,对于这一生往生就非常困难。信心不深,那个愿心就不切,念佛就很随便,不是专心念,不是真想去,这是念佛人这一生当中没有能够往生的真正原因。

我们自己要想一想我们自己有没有这个毛病?有这个毛病就要提高警觉心,自己应该好好的去想想,极乐世界要不要去?真要去,就把这些毛病要统统改掉,要把念佛当作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来办,什么事情都可以马虎,这个事情不可以,念佛要认真,这才能决定得生。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讲得好,「能不能往生全在信愿之有无」。你有信心,你相信极乐是真的、阿弥陀佛是真的,不怀疑,你真想去,你就决定得生。说「品位高下那在念佛功夫的深浅」,念佛功夫深,品位就高,念佛功夫浅,品位就低。功夫里头跟信心有绝大的关係,坚定的信心,真功夫;半信半疑,这个功夫不纯,力量有限,未必保证你往生。你看这里头关係多大,我们不能不知道。

无论是我们自己修学,或者将来我们劝导别人,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结。一定要告诉大家,决定不可以见异思迁,一定要深深相信,深深的明瞭「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个事实,你就不会动摇,法门是平等,没有高下,成就与否就看你是不是专心。

你果然是专攻,你决定成就;你要不是专学、专攻,你就很难有成就。为什么?专,心是定的,定能生慧,慧开了就成功。你这个也好,那个比这个还好,你的心不定,你就错在这个地方。你心是散乱的,你心是不定的,你学什么都不能成功,净土易行道你也不能成功。成功的人就是有坚定的信心,成功的人必定是一门深入。

我们非常幸运能遇到佛法,能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部经典、集註,对极乐世界没有怀疑了,真信切愿。我们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求生净土。我们的信心坚定,不会动摇、不会退转、不会改变,这叫真信。一心一意只求往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没有杂念,这就是真实无上菩提心。将来往生净土决定是上辈往生,不敢说上品上生,我们敢说是上辈,上辈就是上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这个成就无比的殊胜,真正不可思议,决定不能够疏忽。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学佛修行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同修们要记住!一切法决定从自己做起,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如果要想到收获,你就犹豫不决了,你就不会死心塌地认真去做,决不问收获。平等相待,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我们决定要这样作法。不但对...
净土法师:婬与杀的关系 学佛修行

净土法师:婬与杀的关系

【又或交结聚会。兴兵相伐。攻劫杀戮。强夺迫胁。归给妻子。极身作乐。众共憎厌。患而苦之。】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杀、盗、婬,婬最容易犯,也最可怕,它跟杀有分不开的关系。这个罪过,婬再加上杀,就是无间地狱。...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学佛修行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金刚经》上佛教大家修学的总纲领,两句话,「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两句话是修行的总纲领。无论你修学哪个宗派,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佛家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总纲领就这两句话。「不取于相」就是不着相...
宣化上人:谁若想得度 谁就念佛 学佛修行

宣化上人:谁若想得度 谁就念佛

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呢?因为阿弥陀佛和十方一切众生都有大因缘。阿弥陀佛在因地时,就是他没有成佛以前,是一个比丘,名字叫法藏。法藏比丘发了四十八大愿,每一愿都是要度众生成佛的;其中有一愿是这样说的...
评论  2  访客  2
    • 妙无菩提
      妙无菩提

      这篇分类错了吧?

        • 回头是岸
          回头是岸

          @ 妙无菩提 是的,现在已经更正了。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