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不能不谨慎

回头是岸
回头是岸
管理员
2751
文章
0
粉丝
学佛修行评论1阅读模式

学用真心,不用妄心,从哪里学起?从不妄语学起,首先学这个,跟一切人说真话,不说妄语。这也是世尊在《无量寿经》里头特别强调的。我们在许多经论当中,常常看到身口意三业,是这个排列法,身口意。但是本经,我们学过的第八品,佛教我们善护三业,他把口摆在第一。

第一句「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你看,佛把善护口业摆在第一,因为口造业最容易。学佛的人不能往生,大多都是造的口业把自己修习的功德漏掉,漏失了。所修的少,漏失的多,所以依旧搞三途苦报。说话不能不谨慎,多说一句话不如少说,要把时间用在念佛上,念佛重要,分秒必争。这一秒钟可以念一句佛号,不能把这一秒钟空过,你能做到这个,你没有不往生的。戒色网-https://www.jiesew.com/30861.html

造业,在三业当中比较,口业造得最多最重。为什么口业会造得最多最重?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不知不觉,一天到晚都会犯,习气太深!真正修道人,不但心没有邪思,而且决定不犯口业。

不要说是非长短,这叫造口业,你修得再好,天天说人家的过失,都完了。我们六祖大师说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一天到晚看到别人的过失毛病,他到底修什么?你为什么会看到别人过失?自己心里有过失才看到别人有过失,心清净没有过失,看一切众生都成佛,一点毛病也看不出来。

所以佛看众生统统是佛,菩萨看众生统统是菩萨,凡夫看佛菩萨也是凡夫,这没有法子!所以万法唯心,一切法唯心所变。我们中国古人常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很有道理,谁是是非人?说是非的那个人就是是非人;他说那个是非人未必是是非人。说是非的,决定是个是非人,现行犯,决定不错,这是我们要知道的,『善护口业』。

《无量寿经》上教我们善护三业,把口业放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一句里面就包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身、语、意,为什么《无量寿经》要把「语」摆在第一?一切众生最容易犯的是口业,造口业。我们平常修积的功德,说老实话,都从口业里头丧失掉了,所以功德积不住,都流失了;从口业当中流失,从我们处事待人仪态上流失掉。我们的行为、言语动作非常粗鲁,让人家看到都不高兴,这个地方把功德流失掉了,自己一定要晓得。

所以古人有说,修行从哪里修起?「从不妄语始」,这个话说得也很有道理。与《无量寿经》讲的相应,从「善护口业」开始,佛在经上不知道讲了多少遍、多少次,教导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和颜爱语,对待人和睦,我们的颜色表情和睦温和。可是我们在跟大众接触总是会忘掉,依旧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怎么能成功?

真正明白人,这是梦幻泡影,所以他看了、他听了,他绝对不会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分别执着,晓得整个世界这一切全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金刚经》上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看到也好,听到也好,你心地清净,如如不动,一尘不染,你就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的人不造业了,心地清净慈悲。

我们要养自己的清净心,我们的心像这个茶杯一样,这个茶杯希望都装一切众生最善的、最美的,我们的心就善就美了,千万不要装一切众生的垃圾,最不善的、最坏的、最骯脏、最恶的,我们的心就变坏心了,这个道理不难懂。时时刻刻自己要注意,看到一切不善的,绝对不放在心上,绝对不放在口上,修行从这个地方下手。

修行之道 常见己过 学佛修行

修行之道 常见己过

过去有两户人家,是隔壁邻居。张家的人,大家和乐相处,天天过著幸福美满的生活。但是隔壁李家的人,刚好相反,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可以说是弄得鸡犬不宁,无法过日子。 有一天,李家的人跑来问张家的人说:“...
不受诱惑,才有把握往生 学佛修行

不受诱惑,才有把握往生

所有一切诱惑里面,佛在经里头不知道讲多少次,两个最严重:一个是财,一个是色,这两种诱惑最严重。我们纵然明白清楚,是不是能够不受诱惑?不受诱惑,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真有把握。如果还有诱惑,面对着这些事实...
虚云高徒:海灯法师惜福故事 学佛修行

虚云高徒:海灯法师惜福故事

昨天,重庆著名武医唐湘捷先生给我分享了他的师父海灯法师和一盅水的故事,我看后深受感动,觉得其意义深远,所以把这个故事也分享给大家。 说到海灯法师,他是上世纪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不仅虚老的弟子,也是一位...
读了3000遍地藏经为啥还是穷困潦倒? 学佛修行

读了3000遍地藏经为啥还是穷困潦倒?

白师兄出生于80年代,是个地道的农民,不甘于贫困的他在很早的时候就出来闯荡,时光飞速,社会发展也一日千里,但白师兄却面临着中年危机,他的事业不顺,又被老板给炒了,年纪越来越大,不仅没有成家,更加没有存...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