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是真精进?

回头是岸
回头是岸
管理员
2841
文章
2
粉丝
学佛修行评论阅读模式

你要是真正用这句佛号伏你的烦恼,就是勇猛精进。你天天念佛,烦恼伏不住,念得再多也不叫精进。所以真精进就是在人事环境里面修平等心、修清净心。我们在哪里断烦恼?在人事环境上断,这叫真精进,这是真功夫。

在这个世间,人事环境要忍耐。这个忍耐里面,有顺自己意思的,有不顺自己意思的,统统要忍。称心如意的要忍,为什么?怕生贪爱,要保持距离。瞋恚的冤家对头也要忍。统统要忍,为什么?保护你自己清净心。戒色网-https://www.jiesew.com/32727.html

所以烦恼从哪里断?烦恼从环境当中断,你不接触环境不行。人事环境,善人、恶人都要接触,善人这边,欢喜、讚叹,没有贪恋;恶人那边也欢喜,不生瞋恚。善人存心、所行我们观察到了,想想我有没有?有,很好,要保持;没有,没有要向他学习。

恶人,恶人也是我的老师,他造的那些恶,我想想我有没有?如果有,赶紧改过;如果没有,很好,不要有他的那个心行,提醒自己。全是善知识,没有一个不是善知识,善知识就是菩萨、就是佛,他来示现的,他是舞台表演装给我看的,来度我的。所以我对于善人、恶人平等看待,他都是佛菩萨,都用恭敬心看待,这就对了。

在境界里头不论是顺境逆境,人事环境里面不论是善缘恶缘,在这里头修清净心、修平等心,真诚心自然就现前。真干的人,一切时一切处,时时提高警觉;才有分别、才有执着,立刻就觉悟到「我错了,我又随顺烦恼习气了。」到什么时候能够完全随顺法性?法性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法性,确确实实没有毫分不善夹杂。这是真功夫,这叫真精进,都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处修行。

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境界现前,心里面起不平了,心有所感了,感就动了,动什么?动烦恼了,七情五欲都是烦恼,喜怒哀乐爱恶欲都是烦恼,贪瞋痴、七情五欲生起来了。这个时候你就念阿弥陀佛,念几声阿弥陀佛,把这个烦恼平息下去就好了。

会念的人,他这一句佛号的作用就是降伏烦恼习气,烦恼刚刚一起来,一句阿弥陀佛就把它压下去。古大德常说,真正会用功的人,所谓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用在我们净土宗这个觉就是佛号。我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贪瞋痴的念头起来了,念头才起「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压下去。顺境把贪恋的心压下去,逆境把瞋恚这个心压下去,一天到晚不离这个,这是用功,真会用功,永远保持着清净平等觉。

我们修行功夫从哪里看?从烦恼,我们如果说是,每年,一年一年比较,我今年的烦恼习气比去年少,这是有进步,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你的功夫得力了。如果你能够觉察到,我月月境界不一样,每一个月都有进步,那我可以跟你说,你已经确实像佛经里面所讲的精进不懈。月月有进步,这个境界大好,能保持个三、五年,你决定得三昧。我们修念佛法门的人,你得念佛三昧。

只要这句阿弥陀佛念熟了,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看到人,人人都是阿弥陀佛,看到物,样样东西都是阿弥陀佛。确实,念熟了就是这样的。阿弥陀佛在哪里?在我的周边,没有一样不是阿弥陀佛。这个功夫就叫成片,念佛功夫成片了。烦恼没断,功夫成片了,功夫把烦恼控制住,这就能往生。

烦恼有怎么样?它不会发作,它不起作用,起作用的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心里有阿弥陀佛,口里有阿弥陀佛,身对一切人事物恭敬,是恭敬阿弥陀佛,这个人是真正念佛人,清净心、平等心对待一切。我们真想在这一生当中往生极乐世界,就得认真修学。

【印光大师】法门无量 念佛第一 学佛修行

【印光大师】法门无量 念佛第一

佛法法门广大,无量无边。惟念佛法门,最为第一。以弥陀因中,发大誓愿,若有信愿念佛者,必定垂慈接引,令其往生西方也。(三编下.如皋募建荐孤弭灾佛七道场小引) 佛法法门无量,若欲仗自力,于若禅、若教、若律...
学佛修行 康寿之道 学佛修行

学佛修行 康寿之道

《譬喻经》上有一个记载: 从前,有五个人在离城不远的森林里修行,其中有一位老师父证得了神通,他的弟子是一个八岁的沙弥。 那位老师父因为有宿命通,知道小沙弥的寿命只剩下七天,他的心里就这么想:“如果小沙...
宣化上人:药师佛令你遂心满愿 学佛修行

宣化上人:药师佛令你遂心满愿

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佛告诉文殊师利,说是:“我现在告诉你,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向东方走,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要经过十殑伽沙。”这一个殑伽沙,也就是恒河沙,比恒河沙更多。“等”:比十个殑伽...
宣化上人:谁若想得度 谁就念佛 学佛修行

宣化上人:谁若想得度 谁就念佛

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呢?因为阿弥陀佛和十方一切众生都有大因缘。阿弥陀佛在因地时,就是他没有成佛以前,是一个比丘,名字叫法藏。法藏比丘发了四十八大愿,每一愿都是要度众生成佛的;其中有一愿是这样说的...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