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尊湛现:真正的财富,是德行与智慧

回头是岸
回头是岸
管理员
2751
文章
0
粉丝
学佛修行评论阅读模式

阿弥陀佛,诸位同学,大家好。

我们还是要强调一下,佛法所讲的是真理,是宇宙中的事实真相,自然规律。戒色网-https://www.jiesew.com/43071.html

千万不要把佛法给误会了,如果给误会了就变成了迷信,神话的色彩,现在家家供奉观世音,家家供奉保家仙,供奉观世音菩萨也好,还是哪位佛像也好,它就是一个像而已,不是说供上这个像它就会显灵。不是的。或者供上这个像就认为他们的到来。

其实它就是一个偶像,有的是金属,有的是瓷器,金属也好,瓷器也好,工匠师用它做啥形状就是不同的器具。

比如瓷器做餐具,花瓶,等好多种类。金属也可以做好多种类,铜锅,一般电业方面用的比较多,因为铜它的密度比较好,导电效果好。这都是属于分别不同的像而已。

为什么还要供它呢?因为这个像能够起到学习的榜样,也能起到静心的作用。

供奉佛像,称为因吾礼汝。因为利用此像这个条件,在磕头礼拜的那一刻,当下的清净,就是本来的自我。

所以说在拜佛的时候,就是用一颗清净的心,来供养佛菩萨,这是最好的礼物。在拜佛的期间,要断除种种的妄想,这才是真正的拜佛。

拜佛都是安心、消业的一个方法而已。千万不要误会烧香佛就来。这是纯属笑话。

再有,供仙堂的,用红布、黄布写了一大墙。我的那个天,有意义吗?就认为它们的到来,在屋里居住,其实这是错误的意识。有的烧香就认为它们都到来,有的当时发作,原形毕露。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要注意,我们凡夫的色身,称为业报身。比如畜生道的各种众生,猪,牛,羊,狗,马,蛇,蟒等等,人道,人的身体也是属于业报身。

人的身体为什么会出现,其它的表现呢?

因为六道轮回,六道众生它们是随着自心业习,不断地相续,相互演变。

比如前生为人,由于业力,就是自心的“习气”的力量在牵动着,业习符合畜生道的业习,自然就会堕落。

有的前世为畜生道,今生业习消除或转变,今生轮流为人道。它的前世的业习未能彻底清除,剩下的余习,遗留到今生,称为串习,今生偶尔引发就是表现。

表现出来这种的姿态,这都是前世的串习,所以说不要误认为附体。都是过去所存在自己的潜意识里的习气,也不要误认为那些因缘在墙壁上所出现。就是你自己的内心执着,所造成的。

希望大家要觉悟才是,千万不要执迷不悟。否则还有可能堕落三途,苦不堪言。都是自己的心作怪。

关于供奉之物,必须要有明智的选择,因为会给自己种下新的缘起,未来的因,种子。

起心动念是善的,就会种下善的种子;种下怨恨,就是恶的种子;来生机缘巧合就会结果。

所以说我们所供奉之物也要选择优秀的,佛,菩萨,这样子的,这是菩提种子,将来成熟就是成佛的果。

这个因就是自然规律,我们的每一时每一刻,起心动念都会在意识中留下影子,将来就会有成熟的机会。

尘世间的一切教派,所传播的都是心法。有的人说,万教归一,这个归一不是归于哪个门派,而是归于自心。

每个人都有心,这是妄心,妄心的根源是真如心,这个真如心就是万法之母。

说白了教派也好,人类也好,六道也好,佛菩萨也好,宇宙中的所有一切,都是同一个根源,都是亲人,都是自己。

所以说我们大家,必须要相亲相爱一家人,要爱护大自然,世界和平共处,全国人民团结友谊,爱国爱教,共同遵守国法,共同学习圣人的教诲,做一个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不迷信,不迷茫,不邪恶,存在正能量的智慧者、创造者。

好了,阿弥陀佛,桑吉多吉。

山西小院:为什么要诵《地藏经》? 学佛修行

山西小院:为什么要诵《地藏经》?

为什么要诵《地藏经》? 《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过程,及如何让人自己改变命运以起死回生的方法,并能够超拔过去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令其究竟解脱的因果经。人的生灭自无始劫以来皆轮...
遇事往宽处想,往好处想 学佛修行

遇事往宽处想,往好处想

天无绝人之路。深信这一点。 不管是处在人生哪一个阶段,都有大大小小的烦恼。我们不可避免会经历生活的艰难。 人生海海,浮沉无常。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接受这一点,就能坦然很多。 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
真正的佛法一定落实在生活 学佛修行

真正的佛法一定落实在生活

  古大德常常警惕我们,真正修道人哪有时间打妄想,哪有时间去做迷惑颠倒的事情,他们是真正学佛,学佛的生活、学佛的处事待人接物,如果不在这上用真功夫,佛法就变成玄学,就变成清谈,无济于事,那个佛法就不是...
如何把婚姻变成最好的修行 婚姻情感

如何把婚姻变成最好的修行

生命无常,倏忽不再,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生。 修行是对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对你百依百顺的人,能让你如愿以偿...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