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修行 心离贪欲

回头是岸
回头是岸
管理员
2782
文章
2
粉丝
学佛修行评论阅读模式

《佛说十善业道经》云:“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
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
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
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
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
是为五。”
世间的人贪着五欲,就像烈火烧柴,永远不能得到满足。所以,佛陀教示弟子要“少欲知足”。
过去有一个爱财如命的富翁,虽然家财万贯,可是他仍然非常悭吝,他一生最得意的,就是自己善于料理经济钱财,不曾损失过一文一毫。后来他死了,他的儿子念及父亲生前一向节俭省用,于是办理丧事就一切从俭,不敢铺张。
入殓的那天晚上,大家看到富翁的右手露在棺木外,伸出两只手指,无论怎么弄都放不进去,结果还是大儿子聪明,将二弟喊来,然后向亡者说:“老爸!你伸出两只手指,是要叫二弟来守灵吗?现在他来了,您老人家安心去吧!”
话说完了,亡者的手依然如故。大家没有办法,只得再将二妹、二姊、二叔、二伯、二姑等等,凡是排行第二的都请过来,可是老人家的手还是不肯伸进去。最后他的老妻进到灵堂,想了一想,才恍然大悟,对大儿子说:“赶快!把灵前的腊烛吹熄一枝,你老爸说点两枝太浪费了。”
大家照着去做,把灵前的腊烛吹熄一枝,老富翁的手这才收进了棺木里边。
世界上像这位死不安心的老财奴,不知有多少?很多人视财如命,以为有了钱,什么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因此终生劳碌,积聚金钱,贪求一切。但是,站在佛法的立场来讲,贪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试看:社会上所发生的罪恶之事,有哪一样不与贪欲发生关系?简单的说,贪欲是因,斗争是果,斗争是因,苦恼是果,世间上很多斗争、烦恼和痛苦,都是由贪欲而来,所以我们应该远离贪欲。
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地方,有很多猴子,当地的人用一套非常特殊的方法来捕捉猴子。他们先拿一个椰子,将椰子打一个洞,洞的大小只能够容纳一只伸直的手进去。然后,他们将一些花生放在椰子里,再把椰子放在猴子时常出入的地方,并且在椰子四周又撒了一些花生,随后躲了起来。等到好奇的猴子经过时,它首先会吃地上的花生,接着很容易地发现到椰子,而且看到椰子里装了很多花生。猴子为了取得花生,它把手伸进洞里。可是,伸直的手进去洞里,握着花生以后,就变成拳头,无法缩回来了。它的手卡在里面,挣扎着并且用力的拉,却无法拉出来,它大声的喊叫,愈来愈焦急不安。其实,猴子只要放下手中的花生,就获得自由了。但是,它并不那么做,最后当然猴子就被捕猴的人捉住了。同样的道理,众生就像那些猴子一样,一方面想从烦恼痛苦中得到解脱,一方面却是不愿放弃贪欲,因此就一直陷在生死轮回中。
佛经上说:“诸苦皆从贪欲起。”众生的欲望永远是无穷尽,而物质的满足却是有限量,所以贪欲的人往往会失望,结果就由贪转嗔,乃至结冤,种下恶因,变成无边的痛苦。如果我们想身心清净,家庭幸福,远离苦恼,那必然要减少欲望,断除贪欲,少欲知足,多作施舍,多多行善,这样才是得到财物自在、福德自在的正因。 戒色网-https://www.jiesew.com/911.html

宣化上人:一个佛教徒之本分 学佛修行

宣化上人:一个佛教徒之本分

我们不幸,生在末法时代,去佛已远,虽然做了佛弟子,也出了家,但如果我们只做个依佛穿衣,赖佛吃饭,以佛作幌子,高唱佛调,收徒收供养,起大庙、摆排场的出家人,在 家的 居士名为佛弟子实则贪名好利,这简直是...
梦参长老:你念地藏圣号,周围人都沾光 学佛修行

梦参长老:你念地藏圣号,周围人都沾光

《地藏经》上讲,念地藏王菩萨圣号的时候,周围眷属、方圆几十由旬里都能够随着你得到善报。 如果地球上念的人多,地球灾难就没有了;相反的,这个地球念的人不多,灾难也特别多。 我每次讲经都要提一提,我们大家...
受持读诵,为人演说 学佛修行

受持读诵,为人演说

世尊在一切经里面常常叮咛嘱咐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如果我们把世尊这一句的教训真的做到了,你就能够速得圆满。这句话的意义很深很广。受持,受是接受,佛跟我们所说的,我们是不是真的懂得、真的明白、真的...
尝苦果 真改过 发大愿 报佛恩 学佛修行

尝苦果 真改过 发大愿 报佛恩

作者:周水珍 我名字叫周水珍,出生于乡村农民家庭。我是一个前生有善根、福德、与佛菩萨有缘,没成功。而今生造恶业。蒙受菩萨慈悲救度安排,让我在实境中得到教诲而领悟的人。我愿意将我的经历告诉给大家,希望大...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