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帝为何如此礼遇这对兄弟

普渡众生
普渡众生
作者
2634
文章
1
粉丝
传统文化评论1阅读模式

《论语》中说:「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说,拥有孝悌之心,是仁爱之本。而《孟子》中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意思是,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兄长。综合二者,也就是说,存有一颗至诚的孝敬之心,即是仁者,拥有一分友爱的手足之情,即是义士。于是「有仁有义」也就成了对一个人德行的评价标准。

汉朝时期,一对兄弟,面对生死的考验,为保全兄弟性命,丝毫不顾个人安危,真正做到了同气连枝、同体相生。戒色网-https://www.jiesew.com/30882.html

赵氏兄弟 遇劫争死 仁义之举 世人典范

汉朝的赵孝,字长平,沛国蕲县人。他有一个弟弟叫赵礼,兄弟二人十分友爱。

有一年,由于收成不好,粮食减产歉收,饥荒严重,社会治安也很混乱。

这一天,空中乌云密布,天色显得十分昏暗。一阵狂风过后,人们的心头彷佛都有一种不祥之兆。果然,一伙强盗突然占据了宜秋山,开始四处抢掠,百姓们都慌忙逃命,因为在这种严重的饥荒灾区,饥饿已经使强盗们失去了理性,甚至连吃人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强盗们在老百姓家中大肆搜寻了一番,见找不出多少粮食和值钱的东西,一怒之下,就开始抓人,恰好把赵孝的弟弟赵礼给捉走了。

赵礼虽然身体瘦弱,但是强盗们仍不肯放过他,将他五花大绑捆起来后,繫在一棵树上,然后在旁边架起炉灶生起火来,开始烧水,准备拿赵礼来充饥。

哥哥赵孝虽然幸运的躲过了这一劫,却找不到弟弟了。他心急如焚,四处打听,得知有人亲眼看见赵礼被强盗抓走了,赵孝心如刀割。他焦急的想:「我该怎么办?要是弟弟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对得起父母啊!我这个做哥哥的又怎么能再苟活在这个世上?哪怕赔上自己的性命,我也要救出他。」想到这里,赵孝就下定了决心,寻着强盗撤离的方向奔了过去。

赵孝救弟心切,马不停蹄,很快就赶到了强盗那里,见到了被捆绑的弟弟,同时也看到旁边有一锅正呼呼冒着热气的开水。弟弟赵礼见哥哥来了,先是一阵惊喜,随后马上又着急起来,哭着埋怨哥哥说:「哥哥呀!你怎么可以到这个地方来呀!这不是白白送死来了吗?」

此时赵孝也顾不上与弟弟搭话,就衝到强盗的面前,哀求强盗说:「我弟弟是一个有病的人,而且身体也很瘦弱,他的肉一定不好吃,请你们放了他吧!」

强盗们一听大怒,气汹汹的对赵孝说:「放了他,我们吃什么?」赵孝听强盗这样一问,就赶紧说:「只要你们放了赵礼,我愿意用自己的身体给你们吃,况且我的身体很好,没有病,还很胖。」

强盗们听了赵孝的这番话,一下子都愣住了,他们没想到天下还有这样甘愿送死的人。

这时,就听见赵礼在旁边大声的喊:「不行!不可以那样做的!」边上一个强盗就向赵礼吼道:「为什么不行?」赵礼哭着说:「被捉来的是我,被你们吃掉,这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可是哥哥他有什么罪过呀?怎么可以让他去死呢?你们还是把我吃掉,放走我哥哥吧。」听罢此言,赵孝连忙扑到弟弟面前,兄弟相拥在一起,互劝对方要让自己去死,情急之下已是泣不成声。

强盗们听着兄弟互相争死的话语,望着手足之间舍身相救的场面,被深深震慑住了。他们那坚封已久的恻隐之心,被这人间真情真义的感人场面唤醒了,也都不免流下了热泪。随即,他们无声的放走了兄弟两人。

后来,这件事辗转传到了皇帝那里,皇帝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也被他们兄弟间的情意打动,不仅下诏书封了兄弟二人官职,而且把他们以德感化强盗的善行昭示于天下,让全国百姓效仿学习。

赵孝为官后廉洁奉公,作风正派。有一次,赵孝从长安回家,身穿白衣,脚穿布鞋,担挑独行,想到邮亭打尖。邮亭亭长听说赵孝要来,便预先准备酒肉饭食,在路边等候。不一会,赵孝到了,有意不通报姓名,亭长不认识赵孝,不让他进城。亭长对他说:

「听说田禾将军之子赵孝从长安来,不知什么时候到?」

赵孝说:「大概快了吧。您找他有什么事吗?」

「我想请他吃饭。」

「那么,我走了几天的路了,又渴又饿,能不能让我吃上您一顿饭?」

「不能。」

「为什么?」

「因为你不是官。」

于是,赵孝没有停下来就走了。

东汉永平中年,赵孝又被推荐为孝廉,汉明帝听说他是个贤人,下诏拜他为谏议大夫,既而升迁侍郎,不久又升了卫尉。为表彰赵孝,汉明帝又下诏封他的弟弟赵礼为御史中丞,赵礼性行谦恭,很像赵孝。

数年后,赵礼病死,汉明帝令赵孝带着官属为弟弟送葬,相当于官家送葬。又过了数年,赵孝辞职回家,终老于家中。

听故事 长善根 立大志 做好人

病因与好病方法——好病方法之乐一乐 刘善人合集

病因与好病方法——好病方法之乐一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是圣贤,谁能无错?只是或大或小而已。别人犯了错,我们不但不能埋怨他,还要谅解他,还要感化他。王善人看到别人不对的时候,总是一笑了之。笑是什么?笑是神。生气是什么?生气是鬼。你...
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原因出在哪? 传统教育

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原因出在哪?

唐代文学家萧颖士,4岁能作文,10岁补太学生,18岁中进士,才华出众。但他自恃才华傲慢无比。有一次他在旅店中叫了一壶酒独酌独吟。正赶上暴风雨,有位紫衣老人带着一名童子避雨。萧颖士见老人一副散漫样子,因...
李承臻:中华伦理道德救了我全家 传统教育

李承臻:中华伦理道德救了我全家

今天我来这里,主要是向大家做一个忏悔。我是今年二月十五号开始接触、读诵《弟子规》,到今天是七十八天。我今天到这里就是给大家做一个深刻的忏悔,忏悔我自己的多少年的过错。 清华大学有个校训叫“厚德载物”,...
《寿康宝鉴》是不可不读的善书 寿康宝鉴

《寿康宝鉴》是不可不读的善书

印光大师在《寿康宝鉴》的序中说:“世人十分之中,四分由色欲而死,四分虽不由色欲直接而死,因贪色欲亏损,受别种感触间接而死。其本乎命而死者,不过十分之一二而已。茫茫世界,芸芸人民,十有八九,由色欲死,可...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