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较是贫穷的开始,我们要做一个慷慨的人,越给予越有福(值得学习)

普渡众生
普渡众生
作者
2634
文章
1
粉丝
行善积德评论4阅读模式

古人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俗语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个人之所以会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他计较的少;一个事事都计较的人,他失去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更珍贵的东西,计较,是贫穷的开始,贫穷的不只是金钱,还有精神,思想。

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在一群买菜的大爷大妈眼里,我是一道不一样的风景,深受小贩的喜欢,因为我从不问价,也不讨价还价,且找回的零钱都不要,算是中国式小费,因此他们也对我特别厚道。戒色网-https://www.jiesew.com/42777.html

平时我每天都买一大把芹菜,一般要5元左右,天冷的时候不愿下楼,有个卖菜的大姐就主动帮我从另一个卖菜的大哥那里“批发”一把,量一样多,她只收我2元……平时看起来很慷慨的“不要”,最后其实“要”回来得更多。

慷慨,最讨人喜欢。我们若还不是个“成功”的人之前,可以先做个讨人喜欢的人,小气的人,释放的常常是负能量。我有个同学特小气,每次打电话,都是响一声就挂了,意思是让对方打过去。有一次,他痛心疾首地对我说:“我女朋友太败家了,一顿早饭吃了我5块5!”

小气是一种人格缺陷,是阻碍品格升华的最大障碍,也是没有破“我执”的表现。小气是一种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常常会自私、冷漠、封闭。过多的计较与追求,是不幸的开始,计较得失,最终会一无所获;计较感受,终将会被情绪所控制。格局决定成败,大方才容易成功。

给予是最好的沟通,对恩惠最好的回馈,便是将助人之心传递。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如何花钱和如何赚钱同样重要,都能增加他们的幸福感。真正不羁的灵魂不会真的去计较什么,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有国王般的骄傲。

有一穷人问智者:“我为何这样穷?”智者回答:“因为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穷人说:“我一无所有如何给予别人?”智者说:“一个人即使一无所有,也可以给予别人七种东西!颜施,微笑处事;言施,说赞美安慰的话;心施,敞开心扉,对人和蔼;眼施,善意地看着他人;身施,以行动帮助别人;座施,谦让座位;房施,有容人之心。”

所以请忽略无意义的计较,多给予别人,你可能会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心若计较,处处都是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给予是最好的沟通,因为“给”永远比“拿”更让人感到快乐。

善良最可贵,善良值千金,善良最美丽 行善积德

善良最可贵,善良值千金,善良最美丽

智慧行善,用心行善,细心行善,冷静行善,平静行善。 行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由负转正,由烂变好。有的人行善很积极,积极行善是对的,积极行善会让自己的命运有更大的改善和比较快的转变。量变引起质变,你积...
福报越修越少,原因竟是这个! 行善积德

福报越修越少,原因竟是这个!

很多人都希望能修福,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过得自在一些,富足一些。因此,会去做许多的善事,诸如布施、供养、放生、做义工等等。 但是,人们似乎忽视了一点:“我们一边在积极修福的同时,是否也在不停地折...
常怀着一颗慈悲之心,才能度己度人 行善积德

常怀着一颗慈悲之心,才能度己度人

  我们在人间要常怀着一颗慈悲之心,才能度己度人。 佛经上讲,一切佛法离开慈悲,则为魔法。如果没有慈悲心,这个人学佛就学不好。 佛经上说:什么叫慈悲? 慈爱众生并给予其快乐,称为慈; 同感其...
圆因法师:长远心行善必获善报 行善积德

圆因法师:长远心行善必获善报

为什么有些人做善事后很快就产生感应,甚至发生奇迹,而有些人却毫无作用,根本没有善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乃是一般公认的现象,并没有错。问题乃是在一个人所做所为是不是真正的善,或真正的恶,必须分辨清楚,...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